煤电达峰须加强需求侧管理 | ||||
| ||||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燃煤发电备受关注。中国煤电装机容量早日达峰,可谓众望所归。 近五年来,中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中国的能源禀赋是缺油少气、煤炭相对较多,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正在以较快的速度迎头赶上。中国的煤电装机容量由2018年的10.1亿千瓦增长到2022年的11.2亿千瓦,仅净增了1.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由2018年的7.28亿千瓦迅速增长到了2022年的12.13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提升至47.3%。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装机总量。然而,截至2022年底,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虽然下降到了约43.8%,但是发电量的占比仍然高达58.4%。目前,燃煤发电仍然是中国电力的主要来源。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责任人”,电力行业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较高。据测算,要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要降低至10亿吨以下。所以,控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是推动中国碳排放早日达峰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么高的碳排放量要实现如此大力度的下降,仅靠电力行业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多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监管下,电力行业持续开展了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绿色转型等工作,淘汰了数亿千瓦中小煤电机组,近年来,全国供电标准煤耗持续下降。客观地说,电力行业供给端还有碳减排的潜力可挖,但是也要看到,电力行业需求端对煤电机组增减的影响不容小觑。 为了减少燃煤发电的供给,支持煤电行业做好碳排放控制工作并早日达峰,有关各方应该积极做好电力需求侧的相关工作。在用电效率的提升、用电结构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的革新、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应用、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方面,要不断作出新的努力,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升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作、城镇绿色节能改造、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公共机构能效提升以及优化完善能效双控制度、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等作出了新的部署,并就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强化了相关责任的落实和有关政策机制的完善。这对积极促进电力需求侧的节能减排等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电力需求增长继续超过供给增长。整体控制住电力需求的不合理增长,严控高耗电低效率产业发展,努力改变浪费和奢侈耗电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断优化各种生产和生活方式,让电力需求增速尽量慢下来、减下来,是推动煤电早日达峰的重要之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安华) | ||||
【打印】 【关闭】 |